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参政议政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建言献策

关于加快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

编辑: 更新于:2013-2-21 阅读:

甘肃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农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经营方式,有利于提高农业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形成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甘肃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省各县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在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方面,形成了一批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特色产业集群。以临泽和高台为代表的制种产业区,以玉门、民乐、永昌等为代表的酿造原料产业区,以会宁、临洮、东乡等为代表的马铃薯产业区,以陇西、岷县和宕昌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区,以静宁、秦安、正宁为代表的林果产业区,以武山、榆中、靖远为代表的蔬菜产业区等,一系列的特色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

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日渐丰富

一是以农产品加工、运销企业为龙头,围绕当地主导产业或产品,与生产基地和农户实行有机的联合,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龙头企业带动型经济共同体组织形式。二是由一个专业批发市场与几个基地收购市场组成市场群,带动周边大批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与中介买卖活动的市场带动型组织形式。三是利用当地资源,从发展特色经济入手,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与拳头产品,逐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形成主导产业带动型的经济组织。四是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提供粮种、技术等服务,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组织和引导农民进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已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形式。

3、龙头企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我省迅速成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生产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档次不断提升,整体实力不断增强。龙头企业正由传统的初级加工向现代精深加工转变,由单项加工向系统加工转变,由分散加工向集团加工转变,一批实力较雄厚、技术较先进、规模较大、牵动力较强、信誉较高、效益较好的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骨干作用,有力的带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

4、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兴起

我省各县区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兴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范围涉及种植、果品、蔬菜、养殖、餐饮等多个行业,经营领域涵盖生产、加工、营销、服务等多个环节。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大力扶持。

5、一批特色优势品牌初步形成

在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的带动下,农户的品牌意识也不断增强,按照标准化的模式组织生产,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和品牌的创建,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平凉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以及中国良好农业规范示范基地认证等国家级“名片”;定西和渭源县的马铃薯驰名全国,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陇西黄芪、岷县当归和渭源党参品质优良,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当归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优势品牌的形成推动了我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不能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省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与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使大部分农户养成了一家一户生产经营的习惯,对组织起来共同发展缺乏热情和信心,造成生产分散、规模偏小等问题,使得农业小生产与产业化经营大市场的矛盾比较突出,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2、龙头企业较少,规模普遍偏小,带动能力不强

我省农业产业化企业较少,总体上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同时企业科技含量普遍较低,科技投入少,在农产品精加工,包装、营销、品牌管理等方面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产业链条短、辐射面窄、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不高,精深的加工品比重偏低,企业市场竞争力弱,经济实力和辐射带动力不强。

3、农民产业组织机构结构松散,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服务水平都较低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产供销各环节经营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普遍不够完善和规范,农户与加工企业、销售企业的关系多是简单的买卖关系,农户并没有完全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好处和流通环节的商业利润,企业与农户签订稳定购销合同的只是少数,与农户结成联系紧密的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就更少。同时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育程度较低,运作不够规范,农户参与热情不高,带动能力较差。省内多数农户游离于农业产业化组织之外,分散的农户无力抵御市场风险,不能有效地和大市场接轨。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能为专业化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致使广大农民在产业化经营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滞后性,也延滞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4、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链条,从龙头企业设立、农产品的购进到生产基地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短缺问题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一是由于财政自给率低,大部分农业项目的政府配套资金无法到位,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农业资金投入结构不尽合理,用于水利设施、生态工程建设、扶贫赈灾方面的投入多,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中小型公益项目等农业基础性设施建设投入少;三是部分农业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抵押资产有限,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融资困难;四是信贷投向结构不协调,投向流通领域的贷款比例较大,投向农业生产经营、农业开发等的中长期大额贷款较少,大部分企业缺乏用于扩大生产线和技术改造的资金。

三、建议

1巩固基础,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农产品生产基地化和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和显著特点。各县要充分考虑原有的产业基础、结构和布局,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加大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实行规模化、系列化生产经营,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我省应在交通、区位、市场等资源优势明显的城市周围,确定为率先发展区,率先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等;将河西走廊和沿黄灌区确定为加快推进区,突出规模化种养、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将陇东、陇中旱作区及陇南丘陵区确定为重点攻坚区,打造特色产业基地;将甘南及祁连山等高寒牧区确定为稳步提升区,打造现代生态畜牧业;将农垦垦区确定为示范引领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发展粮食产业、草畜产业、蔬菜产业、果品产业、制种产业、中药材产业、酿酒原料产业、地方特色产业,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牛羊肉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等。

2壮大实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龙头企业是连接市场和农业承包单位的纽带,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各县要从资金扶持、信贷支持和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优化农业产业化发展环境,加快培育一批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一是利用民间资本,从种养运销大户中培育新的龙头企业;二是采取兼并重组,实现小规模向大规模转变;三是注入高新科技,实现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3健全服务,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便利

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当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根据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围绕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相应的服务组织,如科技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农机服务中心、种子服务中心和物资服务中心等。从优良品种的引进、生产技术的指导、病虫害防治到产品的销售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还要积极组织科技培训,大力推广应用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水平,为农业产业化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保证农业产业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完善机制、加大金融、保险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

一是金融机构要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服务体系,落实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探索活体畜禽抵押等新的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抵押担保方式,扩大担保范围,提高经营主体的融资能力;二是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革服务方式,优化信贷流程,提高效率,及时满足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资金需求。三是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产品,增加新的贷款业务品种,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有计划的发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中长期贷款,满足企业技术改造、扩大生产线和建设生产基地等长期资金需求。四是加快建立完善以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保险体系,通过财政资金补偿机制,推动商业性农业保险业务的发展,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5开拓市场,培育和完善市场流通体系

一是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对现有品牌进行必要的整合,以优质农产品品牌为重点发展对象,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产品品牌。二是要重视研究国际国内市场,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并以此为导向组织生产和经营。三是要加大营销力度,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宣传、推销产品,强化营销机构、网络和队伍建设,不断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和新的市场。

6依靠科技,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科技含量

要充分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和科技成果,构建首席专家—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科技示范推广基地和农户参与的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不断开发、引进新成果,不断提高农产品基地和加工企业的科技水平。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要积极引进、推广和应用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和规模效益。农产品加工企业方面,要抓好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其技术、装备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农民、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劳动者和经营者的素质;要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对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要引导龙头企业参与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园建设,使企业成为农业先进科技的开发中心和推广基地,成为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

7大力扶持,推动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有效载体,可以将分散的农户和龙头企业对接,把流通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并把一部分加工和流通利润返还给农民,解决二次分配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共同体的问题。因此,要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鼓励和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村各类生产大户、贩运大户和经纪人利用其生产、经营、购销的优势组建;扶持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技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利用其资金、信息、管理和加工、流通优势组建;鼓励基层供销部门、科协和其他部门,利用人员、场地、经营优势组建。同时在强调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扩张的同时,要重视质量的提高,使各类中介组织真正成为连接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撰稿人:张成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