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社会服务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社会服务> 社会服务

关于我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编辑: 更新于:2009-2-6 阅读:

一、基本情况

建立乡镇文化站,是国家“六五”计划首次提出的,作为文化事业单位开展工作。1984年国家下达了部分文化站专职干部指标。自上世纪80年代初,我省乡镇文化站开始建设,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到1995年,全省已建成1244个乡镇文化站,配有1384名文化专干。同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加强全省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推动了全省乡镇文化站建设。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把乡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发改委提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中央投资补助标准,国家级贫困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平均补助20万元,西部非国贫困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平均补助16万元。我省规划建设乡镇文化站1102个,有9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了国家建设补助规划。200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和内容,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经过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起伏变化,我省乡镇文化站从1995年的1244个变为 2007年的980个。从上世纪80年代初乡镇文化站开始建设和反复,90年代乡镇文化站的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乡镇文化站的减少,我省乡镇文化站走过了“两起两落”的道路。2007年,国家财政补助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我省乡镇文化站建设又站在新的起点上。

二、现状分析

20多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中投入了不少人力、财力、物力,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通过乡镇文化站建设,各地农村逐步建成了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凝聚、培养了一批文化工作者,形成了一些好的文化活动项目,农民的文化生活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从我省乡镇文化站“两起两落”的现状看,存在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一是缺乏明确的政策定位。乡镇文化站从国家层面定为事业单位,属于公共文化服务范畴,但从单位性质、经费保障、人员身份、设施建设,缺乏具有操作性的政策指标。根据乡镇文化建设的实际,文化站的业务应是综合性的,由于行业隶属和行政分割,文化站以外又设广播站等机构,大文化范围的资源得不到整合,使文化站的业务局限在文化行业,经费来源有限,是走向“空壳化”或名存实亡的主要原因。2007年国家提出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问题,并定位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范畴,有利于乡镇文化资源的整合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乡镇文化站存在的问题,在综合文化站的定位中有望得到克服和解决。

二是缺乏事业单位的基本要素。文化站在名义上作为乡镇一级的文化事业单位,实际上没有具备作为事业单位的基本要素。例如事业单位登记、法人代表、人员编制、财政经费预算和拨款,这些要素的缺失,乡镇文化站在实际中只能是一个名义上的单位,人员、待遇、经费、工作方面存在问题,都与不具备单位基本要素有直接关系。不具备单位基本要素的乡镇文化站,被虚置、取消、可有可无,都是可能的。乡镇文化站几十年起伏飘摇的原因,就是名实不符,只有单位的名,没有单位的实。

三是专干待遇难以落实。由于政策定位和单位基本要素的缺失,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乡镇文化站专干长期以来得不到落实。各县财政的差别,对农村文化的重视程度,乡镇机构改革的冲击,文化站专干的待遇千差万别。专干作为乡镇干部的,一般都是兼职文化站工作。作为招聘专干的,月工资低者几十元,高者500600元。有些县在乡镇机构改革中辞退了文化站招聘专干,造成群体上访事件。文化站招聘专干中,有一部分原来是民办教师,乡村民办教师都已转正,改行做文化站招聘专干的,有的早已流失,有的仍拿很低的工资,有的被辞退。在文化与教育的行业对比中,不难看出行业发展战略和政策定位的重要,以及对从业人员前途命运的影响,从业人员的状况反映的是行业发展的现实。

四是基础设施条件差。我省严酷的自然条件,县、乡经济发展的滞后,反映在乡镇文化站基础设施上,一间房、一把锁、一些旧书,代表了乡镇文化站设施的基本状况。有的乡镇文化站设施挪作他用,有的有站无舍。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一些乡镇贷款修建了标准较高的文化站,由于财政投资不到位,无法偿还贷款,文化站房产被银行收走。

三、意见与建议

从我省乡镇文化站建设的简要回顾和现状分析中,反映出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的制约,尤其是县域经济对农村文化的制约。对于离农民群众最近的乡镇文化建设,在文化发展战略中应予以强调,在政策上有明确的定位,把乡镇文化站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完善机构、人员、经费、设施、活动相关政策。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乡镇文化站的定位是综合文化站。

第一、提高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认识。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基本的文化设施、场所和服务,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维护广大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要手段;是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第二、坚持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公益性质。在政策上明确文化站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登计、编制、经费等相关要素,使其真正成为一个单位实体,提高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的能力,运用先进传媒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内容,开门办站,增强辐射功能,使文化站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坚持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标准。抓住我省99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纳入国家建设补助规划的机遇,高质量地建设好具备书报刊阅读、广播电影电视播放、信息提供、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普教育、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综合性功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

第四、提高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功能。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文物保护的加强,使文化站的职能不断扩大,要根据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不断整合农村各种文化资源,充实文化站的服务功能,努力实现农村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

第五、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人力资源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因素,人才队伍是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要通过多种途径,建设高素质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为乡镇综合文化站提供人力支持。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