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党员风采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员风采> 党员风采

马宏伟:只研朱墨作春山

编辑: 更新于:2014-7-18 阅读:


只研朱墨作春山
 
 ——记马宏伟的书画篆刻艺术
 
 ★王 成

    中国历代的文人都将诗书画印做为其提高人生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方法,也是他们情感喧泄的一种手段。正因如此,诗书画印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各类,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魅力。也正如此,要求所有从事这门艺术的人必须是“杂家”基础上的“专家”,即有广博的知识和极高的修养,才能成为真正的书画篆刻大家。
    马宏伟正是这样一位以此为艺术追求的青年书画篆刻家,他出生在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羲皇故里”甘谷,甘谷素有 “书画之乡”的美誉,乡间自古就有“揭不开锅也要挂一幅中堂”的优良传统,正是这种文化氛围,使宏伟自小就生活在一种有着浓郁书画气息 的环境中。后来他从农村来到县城求学,在此期间,他遍访县上诸位名家,求师学画习篆刻,为以后的书画篆刻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扎下了非常深厚的西画基础。多年后为恩师骆石华先生画的素描头像,深受骆老等金城前辈称赞,骆老特地为其治印相赠。在此后他深感开阔眼界的必要,遂负笈金城,后以出色的书画篆刻功底,被徐家良先生留在兰州职工书画院供职并继续深造,在此期间,他深知金石书画的内在联系,也由于得见许多画篆刻家的作品,眼界大开,印世大进。并拜入陇上篆刻前辈骆石华先生门下学习金石篆刻。近年来又有幸得拜入学界前辈、著名金石书画大家郑铁林先生门下,郑老以禅学观点为艺术的指导思想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真正明白了“业精于思”而不是勤;“顿司悟本无心外佛”,艺术也应如此;同时郑老“守恒应变”的至理名言为他的人生及艺术之路指明了方向,而“做人一定要一闻千悟,切不可千闻而不悟,顿悟之因才能有彻悟之果”的训示,更对他犹如醍壶灌顶,使他明白了各种艺术之间与人生修养及其他知识的交融与联系。使他也明白了古训“留心处处皆学问”的真正内涵。正是这样,我们不难理解他近来书画中出现金石味,而篆刻的章法中有了书画布局的原因。
    马宏伟的国画作品,笔力雄健,灵动老辣,墨色含蓄丰富,自然天成,意境深远,豁达脱谷。因为他喜欢黄宾虹笔墨淋漓,浑厚华滋的神韵。所以他在山水作品中常焦墨、浓墨、淡墨、泼墨、破墨兼而施之,通观全图,黑为主调,但在其中又加上了张大千的泼彩技法,故在黑中又能见五色,画面常显得浑厚又气势宏伟。其山水小品又表现得清新、灵动、含蓄、清雅可人,极富生机。宏伟也擅长花鸟,尤喜荷花、牡丹、葡萄。凡习画的人都知道花鸟易画,但最易流谷,而脱谷远尘的关键在于作者的修养,“人非其人,画难为画”(笪春光)“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也”(苏轼),只有人格与画格结合,才能使清逸之气透于笔墨间,宏伟尤其注意作品格调的高雅和自身人格的修养,所以他的花鸟作品,一枝一叶、一翎一羽、都盎然成趣方志传情,尤其他画的荷花寓意“风雨摧残,繁英秀萼不因之消歇”(黄宾虹),这也正是他艺术所追求的志趣,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的,但是这绝对是他艺术所追求的目标。
    宠伟的篆刻作品,苍劲、古朴、老辣,他喜用切刀表现出印章古拙的味道,但是他所作的圆朱文及小玺印同样西飘逸灵动、婀娜多姿,同时受绘画的影响,他的消形印在同龄的青年篆刻家中是较为突出的,他将汉画像砖古朴敦厚的风貌与他的绘画相结合,创作出了不少的佛肖像、四灵印及齐白石、黄宾虹肖像,曾得到了不少省内外名家的赞赏,并为诸多爱好者收藏。但是宏伟深知艺无止境的道理。他很清楚自己的不足,所以近来在郑铁林老师的指导下,他明白了金石之功在印外的道理,所以他不断的加强印外修养,以求为自己艺术进一步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艰难自得力,金石不随波”。虽然现在他不得不以专业印人的身份谋生,他知道艺术一旦变成商品是不由自己的,但他深知“守恒应变”的道理。所以他在满足是不同层次人士的需求外,他极重视“脱凡胎、换谷骨”的自我改造,他也不断重视艺术修养的提高,力争做一个真正的金石家而不是刻字匠。
    宏伟现在为甘肃美协会员,兰山印社社员,作品多见于省内外各专业报刊。但是他从来没有以此自满,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况且艺海无涯。既然走上了艺术之路,就走上了一条苦行之路,将艺术作为敲门砖是得不到艺术真谛的,要走艺术之路就一定得有“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精神,一定得有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要以终生为攀登艺术高峰而不断奋斗。当然,马宏伟还年轻,今后的路还很长,也会更加崎岖,让我们拭目以待……

马宏伟书画作品欣赏: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