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
  • 大图切换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媒体聚焦

甘肃日报: 《省委会:着力破解我省“放管服”改革难题》

编辑: 更新于:2019-11-18 阅读:

 
   2019年11月11日,中共甘肃省委召开“改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及民生”调研协商座谈会。会上省委会提交了 《着力破解我省“放管服”改革难题》的书面发言材料。2019年11月15日《甘肃日报》第10版理论专栏对该篇调研报告进行刊登,现转载如下-------

着力破解我省“放管服”改革难题

中国农工民主党甘肃省委员会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的要求,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新时代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依法行政的高效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更有效地提升我省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是我们当前一项现实而迫切的工作。近年来我省“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存在四个方面的制约点。

    第一,简政放权存在“卡点”。相关规定不协调导致工作难以顺畅。行政审批的法律法规大多属于行业部门法,有些规定不一致,相互衔接不紧密,甚至互相“打架”,部分审批事项互为前置、扯皮拖延。权力下放不协同导致审批难以同步。有些部门只下放了部分事项,致使需要多部门共同审批的项目无法实现同级并联审批。承接工作跟不上导致审批效率下降。有些下放审批权的部门没有及时对本系统基层部门进行指导、培训和监督,导致个别下放的审批事项“接不住”“管不好”,审批的效率、管理的水平甚至比以前更低。

     第二,监管环节还有“痛点”。监管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重审批轻监管”的思想观念和“以审代管”的管理方式没有根本转变,对国家并未明令禁止进入的领域仍实行前置审批,监管错位、缺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市场监管执法仍不规范。有的地方部门不按程序办事,执法尺度弹性较大,事前不提醒,事中不纠正,事后一罚了之。部门协同监管未完全落实。跨部门、跨地区的涉企信息及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共享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等现象较为普遍。

   第三,项目审批依然面临“难点”。投资项目审批效率低。部分审批事项涉及的部门多、环节多、要件多,相关审批部门之间没有真正建立起有效协同机制,存在审批周期长,盖章多、收费多、中介多、材料多的“一长四多”现象。“并联审批”制度落实不畅。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还存在不适应简化流程、快速审批的问题;有的审批部门有会议集中评审或报上级审批等相关规定,使得“并联审批”联席会无法做出决定;有的市县还没有建立或实施对重大项目、部门政策冲突项目、历史遗留项目集中攻坚的“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制度。中介服务乱象仍未消除。尤其是与行政审批密切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仍存在底数不清、市场垄断、行政干预、事项过多过滥、审批耗时长、办理效率低、收费不规范等问题。

   第四,政务服务仍有一些“堵点”。政务大厅窗口服务功能发挥不够。有些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两集中、两到位”改革落实不彻底,大厅服务窗口仍然扮演着“收发室”的角色,没有真正实现“一个窗口”服务、“一站式”审批。政务信息系统及数据整合共享不足。政务服务系统与各部门自建系统没有实现深度融合,“信息孤岛”尚未完全消除,存在一个事项走两个系统的情况,有些材料数字化程度低,采信机制不健全,无法实现上网运转。政务服务的标准化便利化程度不高。有些政务大厅的便民服务事项缺乏细化量化标准、办事指南不清晰、流程不规范。多部门协同、多层级协调不够,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的办理方式、申请材料、办事流程等差异较大。多数基层政务服务站点设施、功能不全,作用发挥不够。

  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要针对上述问题,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统揽,着力推进系统化改革、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审批和便利化服务。

   第一,系统改革纾卡点,提升放权实效。规范行政许可事项。对以备案、登记、注册、年检、认定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的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列入权责清单的行政许可事项按照统一标准,实行统一编码管理,实现省市县三级同频。推动精准协同放权。省级部门下放跨部门、跨领域审批事项时,同步提出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关联的各审批环节意见,推动实现整个审批链同步下放。提升基层承接能力。健全完善行政审批事项“预下放”制度,督促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部门加强培训指导、业务对接和有关保障措施,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下放工作定期“回头看”,督促市县真正能够“接住”“管好”。

   第二,完善机制解痛点,提升监管水平。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树立鼓励创新的监管理念,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看得准的、有发展前景的,量身定制适当的监管模式,一时看不准、但不涉及违法的先交给市场,给新兴生产力发展留足空间,待看准后再采取相应监管措施。深入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推进监管各项制度统一、监管全流程整合和主要部门监管常态化,实现并确保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转办交办以外,所有监督检查都通过“双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完善联合监管和惩戒机制。推进跨地区、跨部门执法联动协作,从源头上解决执法缺位、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加快省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与各地各部门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完善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等制度,实行跨部门信用联合惩戒,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制”。

    第三,流程再造破难点,提升审批效率。简化投资项目审批。全面落实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按照国家最新发布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真正落实“非禁即入”。推进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标准化和清单化,推行审批服务集中办理,有效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总结推广“模拟审批”“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企业投资项目代办制”等模式和“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评合一”“联合验收”等做法,以程序集成优化促进审批简约化便捷化。完善并联审批机制。在畅通网上并联审批通道的同时,完善与并联审批工作机制相适应的配套规则,对并联审批项目适时提出针对性的联审联批建议,让审查环节最多、审批速度最慢、责任最大的部门牵头并联,在路径最复杂、障碍最多、困难最大的环节实施并联,真正提升审批效率。全面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完善中介服务事项清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清理治理各种中介服务乱收费,督促取消、降低相关单位中介服务收费和行业协会商会收费,着重查处将本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费用转嫁给企业承担等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违规收费行为。

     第四,整合资源疏堵点,提升服务质量。全面推行 “一窗受理”。在各级政务大厅按照部门业务分类设置综合窗口,窗口人员按办理清单受理,推行标准化作业,实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最大便利。加快推进“一网通办”。依托甘肃政务服务网,进一步整合分散的政务服务系统和资源,加快建立全省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并与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全省各级各部门政务服务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构建统一身份认证、全程网上办理、结果邮寄到家的“一网式”便民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按照国家要求公布各层级政务服务事项目录,推动各地各部门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加快实现省、市、县三级同一事项名称、编码、依据、类型等基本要素与国家相统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加强乡镇和街道综合(便民)服务平台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就近办理,建立和完善适应基层实际的办事指南和工作规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上篇:

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