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林:在非洲艰苦的条件下生活,什么才最重要?
编辑: 更新于:2019-3-25 阅读:
借用赵雷的歌《小屋》来细述我的“雅舍”,倒也很恰当。“我的小屋,已经上了岁数,门上的油漆已经看不清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这些房子,已经年久失修,墙壁和顶蓬是陈旧黯淡的,门窗上的白油漆虽未斑驳,但早已失去了原有的光泽;门锁安了好几个,锈迹斑斑的,大多已呈下岗状态,那是经年累月几移其主的见证;不足15平米的屋内摆着一床、一柜、一桌、二椅,是马国常见的棕色实木家具,还有电脑、电视、空调和风扇。虽然我的生活好像一下子穿越到了过去的八十年代,但“三转一响、电灯电话”等设施还是有的,实木家具的那些条腿也达到了当时富裕之家应有的标准。“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雅舍小品》)。我的小屋比起梁先生的雅舍来,设施还是很齐备、很现代化的。东西二面墙上都有窗户,每天早晨五点多钟,彤红的朝阳从大海上升起之后就来光顾这里,照得小屋霞光万道的;午后的小屋沐浴在西窗的阳光里,一片灿烂;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又让它洒满了金黄。有阳光就有希望、就有欣喜,工作之余的我,能从容坦然地读书撰文,可以博古通今、怡情养性,自由舒适地生活在宁静与平和之中。虽业已中年,我却依然能够保留一份童真,秉承着良好的心态,兢兢业业地工作,知足常乐地生活。马国的生活虽然俭朴,但无须抱怨,幸福不仅仅是吃、穿、住、行的优越,更在于生活的充实、灵魂的静美,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更适合自己,这是最重要的。窗外不时传来鸡鸣犬吠声,还有马国人的嬉笑喧闹,这是他们的世界,我只是一位匆匆的过客,但我会用全部的真心去面对,踏踏实实地在这里洒下辛勤的汗水,为援外医疗卫生事业做出贡献,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支援过非洲,我曾帮助过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马国人民”,这是一份多么厚重而又难忘的人生经历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何陋之有”呢?!
“我的小屋,在星星下面,门外有棵大树,风儿吹着树叶敲打着我的窗户……”正值雨季的桑巴瓦几乎每天都要下雨,细雨濛濛的时候不多,疾风暴雨说来就来,像搞突袭一样。霎时间,屋顶上就会响起雨打顶蓬的噼啪声,合着窗外风吹树叶的哗哗声,大自然就此奏响了一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时的小屋就成了风雨轩,可以沐风听雨、展望窗外,若云若雾的,一切景物都弥漫在了一片氤氲里,思绪也随之飞扬起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这是宋代诗人蒋捷听雨时的感触,他艺术地概括了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零的人生历程,因生活境遇不同,听雨时的感受就迥然有别。“鬓已星星也”的我喜欢听雨时回首往事、展望未来,人到中年已逐步走向了睿智和成熟,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和理解。年轻时认真地对待生活,勇往直前,从不懈怠,努力地追求理想,刻苦地奋斗未来,未曾辜负过岁月一丝一毫,今日既得的一些成就,是生活对我们一路辛苦付出的回馈和奖励!“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活得像别人,而是在自己努力之后,活得更像自己”,就请感恩生活、善待自己吧!多一点笑容,多一点期待,才能遇见更美好的
“我的小屋,黑夜里的眼睛,望着我的全部,累的时候我不用去故作笑容,小屋你可感到我来去的脚步……只有你小屋,装满了宽恕,让我觉得舒服……”歌曲原本表达了一份清贫与孤独,吟唱了不满于现状、背井离乡的哀伤和无奈,略带沉重之味,也许还有梦想破碎的声音、今后去向何处的苦闷……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对生活多几份凝重、忍耐与宽容,少几份浮躁、苛求与纷争,客观冷静地面对失败,不为命运所挫。人生就是一个删繁就简的过程,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默默承受,暗自坚强,既能装得下四海风云,又能容得下千古恩怨。主动和生活握手言和,坦然面对当下,心态积极稳把握好时机,争取继续前行,则“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此刻卜居雅舍,我住一日,雅舍一日为我所有,给我酸甜苦辣,实躬受亲尝,雅舍即似我家……”(《雅舍小品》),在我的小屋里坚守一份简单的生活,从容淡定地面对一切,体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变幻,带着热忱,继续脚踏实地行走在广袤的非洲大地上。
(作者简介:张春林,女,农工党员,主任药剂师,甘肃省第22批援马医疗队队员,目前在桑巴瓦医院从事医疗援助工作)